戴好安全帽,提上工具箱,5月19日,市自来水公司管网维修中心主任王又才,再一次赶赴维修现场。
38个春夏秋冬,无数个寒冬酷暑,他始终扎根在一线,以饱满的热情、扎实的作风,换取广大居民的认可。
38年磨砺,练就“抢修尖兵”
1982年,王又才成为一名水管安装工人。上岗第一天,他告诉自己:“作为水管安装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个,最苦最累的活一定要抢着干。”
80年代水管安装技术相对落后,水管的布置、安装、检测全靠人工作业。在安装水管的过程中,身高仅一米六的他扛起几十公斤的水管爬七楼,无数次被钉子将指甲敲出鲜血,旧伤未好又添新伤。
风里来、雨里去,不畏严寒酷暑、不管苦脏臭累,蹲在阴湿的深井里,爬进闷罐般的水塔里,他将基础功一练就是4年。
1987年,市自来水公司改革,为了学到更多技术服务群众,他主动请缨到大家都不愿去的供水部一线泵船工作。
“在泵船上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,忍受住平凡!”尽管亲朋好友极力相劝,他依旧坚持前往。
夏天船上的温度远高于40度,冬天北风呼啸、机器轰鸣,常常令人彻夜难眠。一条船,一个人,他坚守多年。
1992年,凭借出色的业务技能,王又才被调至公司营业部,他靠一双布满伤痕的双手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。
180次抢修,夯实民生底线
新年伊始,新型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蔓延。接到上级防控通知后,王又才立即动员科室上下:“随时准备奔赴一线!”
大年三十早上8时,王又才接到群众反映:“仙源学校门前有大量漏水现象。”与以往不同,漏水管道属于一条DN800主管网,而该管道关乎着几千户居民的用水,且管道地处位置较深,附近天然气管道、高压缆线、通信光缆等管线错综复杂,大大增加了维修难度。
详细评判现场状况后,他迅速布置维修方案:“在关闭阀门的同时,必须尽量缩小停水范围,争分夺秒快速恢复正常用水!”抢修的同时,他又紧急联系消防中心建立临时用水点,现场指挥用户间隔一米排队接水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天上飘起了雪籽。等到维修完毕已是凌晨一时半,王又才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在雨雪中奋战了15个小时。
抗疫以来,他和管网中心职工一道,一一克服没有大型施工器具支持、防护用品短缺等困难,先后完成抢修任务180多次,保障了疫情期间全市正常用水。
365天在岗,擦亮“标兵”底色
在单位,他是勤业敬业的先锋;在家里,他是勤俭持家的丈夫;在孩子眼里,他是慈祥有爱的父亲。
因为脾气好、肯“吃亏”,市自来水公司宿舍的左邻右舍们都选举他担任楼栋长。“他总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,给予最适当的帮助,恰到好处地温暖他人。”
在他任职东区营业所所长期间,一位名叫吴超的职工身患重病,生活窘迫。他急忙联系武汉医院,将吴超送往武汉治疗,并号召单位员工为吴超捐献爱心。
干工作打硬仗,不讲虚话,只做实事。在同事们眼中,王又才是个“铁打”的汉子。2005和2006年,他连续两年被评为“自来水公司先进工作者”,2007年被评为“自来水公司标兵”。2017年,王又才家庭荣膺全市“最美家庭”荣誉称号。
38年来,供水管网成了王又才生命的一部分。公休日和传统节假日正常休息对他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,对于他来言简直是奢望。有人笑话他:“你图个啥?”他只是微微一笑:“责任大于天。”